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助力绿色采购 促可持续发展——访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宋铁栋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实行中国环境标志计划的第20年。日前,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宋铁栋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介绍了中国环境标志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和政府绿色采购行动的重要意义。

编者按:

今年是我国实行中国环境标志计划的第20年。日前,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宋铁栋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介绍了中国环境标志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和政府绿色采购行动的重要意义。请看记者发回的报道。

《中国政府采购报》:宋主任您好。据了解,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是由环保部授权开展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的唯一机构。20年来,中国环境标志计划通过市场手段规范企业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引导全社会树立绿色消费观念的做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请您介绍一下中国环境标志计划及其实行2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

宋铁栋:中国环境标志是由原国家环境保护局为响应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环境标志运动的大背景下倡导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建立环境标志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环境友好产品的扶持和宣传,促进绿色发展,落实可持续消费理念。环保部一直将环境标志作为推动绿色消费的有效手段,从制度建设、标准制定、认证管理等方面对环境标志进行严格管理。

经过20年的努力,中国环境标志形成了政府引导、标准先行、认证实施、政府采信、宣传推广、公众选择等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产品涉及汽车、建材、纺织、电子、日化、家具、包装等多个行业。环保部先后颁布了近100项环境标志标准,已有4000余家企业生产的约20余万种规格型号的产品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形成了数千亿元产值的环境标志产品群体。

20年来,中国环境标志紧紧围绕国家环境保护总体目标,运用市场手段,在国务院和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广大企业的积极参与、消费者的配合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国环境标志已成为中国最具权威的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受到企业、消费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2014年的一份全国性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有90%的受访者对环境标志有所了解,其中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达到42.9%。在针对企业的调查中显示,92.4%的企业均认为中国环境标志具有较高的可信度,92.8%的认证企业认为实施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将会提升企业形象。

同时,中国环境标志在臭氧层保护、防治水源地富营养化、综合治理“白色污染”、发展生态纺织品、保障居室空气质量、降低CO2排放,减少PM2.5排放等一系列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中都起到了重要的先驱作用。根据2013年针对1100余家环境标志认证企业的统计,在大气污染减排方面,2013年减排挥发性有机物(VOCs)20.5万吨,约占我国工业源VOCs年排放总量的1.7%;二氧化碳减排859万吨,相当于增加469万立方米的森林蓄积量;甲醛减排122.8万吨、氮氧化物减排6.4万吨。在水污染和危废减排方面,2013年减排总磷1232吨,约为太湖流域总磷年排放量的1/10;重金属汞减排量16.75吨,相当于2.8亿只普通5号电池的汞含量。在节约能源资源方面,环境标志产品2013年节能量133.2亿千瓦时,相当于葛洲坝电站全年发电量的84%。这些数据证明,环境标志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污染物减排、减少温室效应、推动国际履约、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等多项环境保护重点工作。

此外,环境标志作为被政府采购采信的环保标识,其认证的产品在政府采购的产品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2013年,政府采购环境标志产品规模达1434.9亿元,占政府采购同类产品的82%,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95.3亿元,增幅达52.7%。优先采购环境标志产品制度建立8年来,环保部、财政部共发布了14期《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产品种类由最初的14大类增加到了目前的45大类,企业数由81家增加到1318家,产品型号也由800多个增长到86628个。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经济效益,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环保效益。

《中国政府采购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这一理念下,不少地方的经济发展为环境保护“让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困扰不少地方的难题。您认为,环境标志能够起到哪些作用?

宋铁栋: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同时一些深层的矛盾也日益凸现,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和人居环境的矛盾日益增大。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习总书记说过:“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中国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环境标志又是促进可持续消费的重要工具。通过政府优先采购环境标志产品,引导公众在购买过程中把产品的环境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这种采购决定所形成的强大的可持续消费市场推动力,必将加大企业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使产品及服务的环境成本内在化,从生产源头减少和控制产品及服务对环境影响的产生,最终形成整个社会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的良好循环。通过政府采购和消费者的参与,将使环境保护工作成为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全民共同参与的大行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共赢。

《中国政府采购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您认为环境标志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推动政府购买服务?

宋铁栋:实际上,环境标志的认证包括产品和服务。国外的环境标志也有很多关于服务的认证,如日本的环境标志中对酒店和旅馆、零售商店等认证,欧盟之花里对旅游住宿等认证等都是服务类的环境标志认证。

在中国,环境标志推动政府购买服务较为典型的是印刷服务。2010年9月,原新闻出版总署与环保部签署了《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两部门将共同在印刷企业中执行绿色印刷标准,优先开展中小学教材绿色印刷工作,并逐步向政府采购产品印刷、食品药品包装印刷等领域推广,加强对印刷企业实施绿色印刷的政策扶持,淘汰落后印刷工艺、技术和产能,推动印刷业转型升级。

2011年3月起,我国正式实施《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印刷第一部分:平版印刷》标准,截至目前已有600余家印刷企业通过该标志认证。

此后,绿色印刷又进一步向商业票据领域发展。2013年2月,《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印刷第二部分:商业票据印刷环境标志标准》开始实施。商业票据包括纸币、债券、期票、支票、税票、发票、邮票、机票、标签、商标以及各种证券等,主要用于金融、财税和商业流通领域,其中40%-50%的需求来自政府部门。此外,国务院及有关部门也出台了多个文件,鼓励使用绿色印刷产品。截至2014年8月上旬,获得绿色印刷认证的票据企业已达50家。

今后,环境标志将继续配合政府采购的需求,制定更多关于服务方面的标准,使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购买更为绿色环保的服务。

《中国政府采购报》:通过政府绿色采购促进全社会的节能减排,是政府采购发挥政策导向功能的重要体现。而在实现绿色采购的过程中,《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是重要的一环。您如何看政府采购与环境标志制度的这种结合?

宋铁栋:环境标志产品和政府采购相结合是国际上公共绿色采购普遍采取的方法之一,当然也是最简便、好用、有效的方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鄄EP)已将应用环境标志和标准推动可持续公共采购实施写入联合国可持续公共采购十年框架规划中,在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欧盟也都有相关的做法。通过政府绿色采购,可鼓励企业生产更多的绿色产品,促进绿色产业市场形成,推动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点与开展环境标志的目标完全一致。同样,环境标志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也保障了政府绿色采购的有效实施。

发达国家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已经发展了二三十年。财政部、环保部选择环境标志产品作为政府绿色采购对象,是经科学论证与专家评议而确定的,其主要原因就是环境标志是在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下开展,产品标准由环保部组织制定并颁布,技术指标接轨国际,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和先进性;选择环境标志产品作为政府绿色采购的依据也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做法一致。

《中国政府采购报》:对于政府绿色采购,您是如何看的?您认为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体系应如何进一步完善?环境标志应如何适应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体系的变革?

宋铁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发展需要很多配套政策、法规等支持。一方面,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的经验看,通过专门的法规来保障政府绿色采购的实施是其共同且颇有成效的做法。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政府绿色采购的管理、监督和评价,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绿色采购实施绩效报告与评比、奖励制度和监督机制,提升政府绿色采购绩效。此外,还应逐步建立绿色采购产品的环境信息系统网络,使供应商、制造商、执法部门和用户之间的信息数据流动可通过网络支撑,形成双向互动。这种知识和信息的共享,可以从某种程度上降低绿色采购所需的成本,并为政府绿色采购提供支撑。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政府绿色采购的宣传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采购绿色产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重大意义的认识。

在中国环境标志不断发展推进的这20年间,我们也在不断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的环境标志标准、技术和方法,借鉴国际上推行绿色采购的先进经验,研究完善绿色采购标准体系和执行机制。相信通过共同努力、不断完善,环境标志制度不仅能够为全面实现政府绿色采购提供相关的产品支持,还能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乐佳超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